一个好的设计就是:当你感觉到它时,你的心已经被它掳去。这种诱惑,甚至于可能让你甘愿以牺牲自己的人生为代价,也要把它拿到手。设计就是要诱惑那些喜欢生活的人,就是要激起他们的占有欲。就算他们嘴上说着不要不要,一看到就无法自持,然后乖乖地掏钱买下……这种设计就成功了。
1、VI设计师也好,生产厂家也罢,最好不要主动地去兜售产品。相反,你要等着消费者来向你恳求,求求你卖给他,最后才说,算了,那就给你个面子吧!这样卖给他。这样就以产品为媒介,在厂家和消费者之间建立起了一种“你想买我不卖”的互相牵绊的关系。其中的牵绊力和张力都来自产品。这种状态再好不过了。一般而言,企业都想把产品卖掉。要向那些没有购买欲望的市民们恳求,求他们来买自己的产品。要费尽吃奶的力气向消费者介绍我的产品如何如何好,如何有魅力。这种时候,产品本身就增加了压力,产生了劣等感。对方说不买,你就得求别人:请你买了吧,显得有点死皮赖脸。有诱惑力的设计则截然相反。你买不买无所谓!可是你挡不住,购买者趋之若鹜。产品要做到这个地步,何患没有市场。
2、VI设计师设计也是这样,要时时关注市场的需求,敏锐地嗅到市场的气味,让市场“对你有意思”。如果对方还没有购买的准备,任凭你三寸不烂之舌如何鼓动,卖不掉还是卖不掉。你必须研究市场和时代的需求,“让市场产生购买欲”,这一点最重要。做到这一点,你的产品一出现,消费者马上寻声而来,不想卖都会大卖特卖。其实在东方的美学中,这种“诱惑”的手法比比皆是。用最小限度的表现手法,以谦虚的态度悄悄地表达。你的表现手法越单纯,越是能够让对方接受,这就是单纯化的表现手法。将这种美学手法用到极致的就是京都的日本料理。送客时,对着客人的背影深深地低头行礼,就是这种表现的极致。哪怕对方看不到,我自己已经把感谢之心表达出来了,这就够了。我想感谢你,这是我的事,对方是否知道,无关紧要……这种感觉,就是日本式表现手法的极致。这就是“克制”的文化,它与“诱惑”密切相关。
3、文学与VI设计都一样,所谓的“沟通”,就是“刺激”。无论是小说还是设计,你都无法像给别人一样东西那样,把你的思想传达给别人。文学所给你读者的、设计师所给与消费者的,都不过是一种“刺激”而已。这样说起来,设计就是一种挑衅,其目的就是带给消费者一种挑衅。人因为不安而创作。因为不安,所以要通过创作来求得他人的理解。然而事实是,作为创作的结果,无论是小说还是设计,都不能得到消费者原汁原味的理解。读者只不过按照自己的理解来解释小说。所以还不如说,人与人的关系是挑衅。我们就好比给他人的心头重重地打上一拳,给他一个冲击,让读者因此在心里形成一个强烈的冲击波。所以我们不是传达什么,而是刺激他们一下,这才是我们创作者所应该持有的一个重要的理念。